由于古代社会处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之下,所以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都需要按照规矩去做事。
如果平时违背了这些规矩,轻则会受到他人的嘲笑,重则甚至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生活一定要有规矩,否则就是自找麻烦。
农村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单,浅茶满酒”,是何意呢?别怪古人没提醒你。实际上就是一种关于饮食方面的规矩。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其实还有很多令人费解的说道。如果大家能够理解这句俗语中的意思,就可以对农村的一些规矩有更加深刻地了解。

第一、菜不摆三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三、六、九都是大数,但按照奇数、偶数的说法来看,这三个数字其实都是单数。
在古人的思想中好事一定要成双,所以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双成对。“菜不摆三”实际上就说明了这个道理,那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事实上“菜不摆三”与祭祀息息相关,古代人在祭祀逝者的时候,都讲究“三拜”之礼,供桌上的祭品也要遵守这个规则。
比如,“三牲”、三根香、三个响头,以及三双筷子、三碗祭饭、三盘水果、三只酒杯等,其实都与“三”相关联。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菜不摆三”,实际上就是为了避免误会。家中来客人的时候,一定注意不能有“三”,比如在烹饪菜肴的时候,千万不能烹制三道菜。
因为这样做,就会让人有一种受侮辱的感觉,也显得比较小气,就算是平时家里人吃饭,也不会出现三道菜的情况。
第二、筷不成单
大家平时吃饭时用的筷子都成双成对,而且筷子有两根都是常识问题,但是却很少有人会知道“筷不成单”的说法。
别看筷子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事实上筷子还有很多讲究。如果大家能够了解这些习俗,实际上就会知道“筷不成单”的内涵。

筷子长度应为7寸6分,表示人有七情六欲;筷子上半部为方形下半部为圆形,代表着天圆地方的思想意识。
相信现在人都知道,“地”其实也是圆的,但是在古代社会,由于科学知识比较匮乏,所以人们才会认为天圆地方。
筷子的直径为上大下小表示天大地小,同时也寓意父母为大儿孙为小;而筷子成双则表示阴阳合一,寓意家庭和睦、人丁兴旺。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筷子成双,其实完全符合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最重要的是一根筷子也无法夹菜。

第三、浅茶满酒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七分茶满杯酒”的说法,大概意思就是倒茶的时候不能倒满,这主要是因为茶水的温度比较高,倒满之后根本无法用手拿着杯子,实际上也是一种送客的寓意。
在古代社会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根本无需语言表达,客人就会明白其中的含义。“浅茶满酒”其实说的就是这种现象,斟茶的时候一定要七分为宜。
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茶水散热,最重要的是还特别方便拿杯子。如果遇到性子比较急的客人,“浅茶“也不会烫伤客人的口腔,最重要的是他们也会感受到主人的热情。

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相传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美酒。黄帝、尧帝、杜康等,都曾创造出过不同口感的酒水。
无论古今人们在招待客人的时候,都会用好酒好菜盛情款待,这样才能体现出主人的热情和好客。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听过满杯酒的说法,因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倒完酒的杯子才能体现出尊重和情感。
正所谓“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如果主人在给客人倒酒的时候,有意只倒半杯,就那么就会冷落客人,这场聚会也就会戛然而止。

事实上“浅茶满酒”说的是待客之道,由于我国是礼仪之邦,所以在待客的时候特别讲究礼仪。
“浅茶满酒”其实就道出了其中的深意,如果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将茶倒满,或者说在给客人倒酒的时候只倒半杯,其实都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结语
俗语作为华夏文明中的一个分支,时至今日依然在农村地区流行。这就说明俗语的魅力早已深入人心,在现实生活中,俗语被利用的几率也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俗语以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达出了十分深刻的人生哲理。
原创文章,作者:ad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d88wan.com/15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