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技加持服务
数字政务惠及民生
从今天(2月20日)开始
《民生一网通》栏目
2023数字上海新风景系列访谈
正式启动
本周一到周五(2月20~24日)
将会邀请多家市有关部门
主要负责人走进直播间
带大家领略更加智慧的上海
今天作客的嘉宾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
——王兴鹏
2005年,市委市政府决定进行上海市级医院管办分开改革,成立了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目前,上海37家市级医院都建立了互联网医院,将近6000多名医生,通过医院内部注册成为线上诊疗医生,这样就形成了以医院、科室、医生为实体的互联网诊疗平台,完善医疗应用的科学场景。
互联网多层次咨询服务
打造“指尖就诊”新生态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互联网医院多层次咨询服务,组成云端服务的魔方矩阵,此外,市一医生还推出多层次阶梯式的咨询服务体系,主要分为4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AR智能咨询,包含AR导诊和智能客服,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第二个层次:专门的人工客服坐席,可以做到即问即答,对于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患者尤为便捷;
第三个层次:支撑人工客服的六师一体团队,由医师、护士、药师、康复师、营养师和社工师组成,帮助患者实现专业问题的精准回答;
第四个层次:最强大的专家团队咨询平台,打造了由75个特色团队、近200名高级专家组成的在线资讯平台,满足了百姓意见咨询的需求。
在云端服务矩阵的推广方面,市一医院主要拓展了以下三个渠道:
渠道一:通过社区、居委会来组织老百姓现场学习,一个一个去教给他们用;
渠道二:把互联网医院的模式推广到养老院,让养老院的住养老人也能享受到互联网医院的数字红利;
渠道三:推出健康管理人,如果遇到老人不会用,他的子女可以绑定成为其健康管理人,帮助老人做一些互联网医院上的一些操作,例如配药、复诊等。
除了多层次问诊之外
很多市民比较关注的是
一些诊疗方法
的实际便捷操作
“互联网+居家血液透析治疗”
为患者远程护航
说到血透,大家都知道很复杂,但从2020年的4月份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开展了互联网加居家血透透析的治疗,通过医生专科护士与患者的一个远程交互,为血透病人开展无接触式的居家血透治疗,并完成中国大陆首例居家血透,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这一治疗方式给自己和家属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对于市民而言
配药难是最实际的问题
一起来了解一下
周女士的遭遇
互联网配药发货迟缓
能否改善?
周女士告诉记者,2022年12月16日晚,她在互联网上预约看病且配药,次日上午9:00~10:00之间显示,药配好了,过了5天,即12月22日仍未收到药品。
周女士致电医院,门诊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应称“没人送,会帮忙询问”,后来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鉴于这一配药经历
周女士询问
互联网医院配药
是否能正常化?
对此,王主任在节目中,首先对于周女士的经历致以歉意。
王主任介绍,目前上海已经建立了一些云药房,部分企业通过在各区建立分拣仓,进一步加快药物传输的速度。
说到方便患者就医
需要提供相关的引导服务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通过升级便捷就医服务
形成门诊智能分诊导诊、
智能院内导航等多项便民服务
一起来看坊记的报道
解决患者院内
“找科难”“寻路盲”
医院有妙招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门办以及互联网办谢主任介绍,通过医生的微信小程序,选择智能分诊板块,市民只需输入需求即可实现精准预约、预问诊以及电子病史整合。
在实操过程中,坊记发现,挂完号会有地图显示,告诉患者不要走错院区,还可让患者从院外导航来到医院内部。
最重要的是提醒患者签到,并附有定位签到功能,只有进入医院在院内50米范围才能签到,让门诊更加有序,也帮助患者安排好出行时间。
进入门诊大厅后,还将出现进一步导航指令,带领患者精准到达所挂号的科室,的确更便捷。
王主任介绍,今年的工作核心问题是如何持续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对于已有的14个项目进行融合,让市民能够更加的便捷。此外,还将提升医院的便民服务中心,整合门诊、急诊住院,包括出院后的一些功能,形成云端的一个服务平台,进一步升级智慧服务。
编辑 | 金莹莹
来源 | 本台《民生一网通》
原创文章,作者:ad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d88wan.com/150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