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碳水能改善心血管?牛津研究:取决于你吃哪类碳水

  心血管疾病(CVD)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仅在中国,2021年就约有3.3亿患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因心血管疾病死亡。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比如饮食健康,是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一个关键举措。近年来,控碳水就是不少人为促进心血管健康正在尝试做出的改变。

  不过,比起简单的少吃,选择优质食物可能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更深远影响。

  据一项发表在BMC Medicine的研究显示:

  • 并非所有碳水化合物都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碳水化合物的类型和来源更重要
  • 较高的游离糖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有关;
  • 较高的膳食纤维摄入量,以及用全谷物淀粉非游离糖代替精制谷物淀粉和游离糖,可能会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保护作用,降低患病风险。
少吃碳水能改善心血管?牛津研究:取决于你吃哪类碳水图片来源:123RF

  碳水化合物小知识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三大产能营养素之一(另两种是蛋白质和脂肪),通常成年人一天所需能量的一半以上来自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可分为单糖双糖寡糖(低聚糖)和多糖

  单糖和双糖,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前者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后者主要有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常用的白砂糖、绵白糖、冰糖和红糖都是蔗糖。

  糖还可以进一步分类为:

  • 游离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游离糖是指制造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或饮料中的所有糖分,包括单糖和双糖,以及在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分。我们常说的添加糖,就属于游离糖。
  • 非游离糖,所有被排除在游离糖定义之外的糖,主要天然存在于水果、蔬菜和乳制品中。

  大多数寡糖是由多糖水解或酶法合成获得的,天然存在的较少。一些天然食物,尤其是植物性食物,如果蔬、谷物、豆类、海藻和植物树胶等,存在天然寡糖。

  多糖主要包括淀粉和非淀粉膳食纤维就是一种非淀粉多糖,是指一切不能被消化以及小肠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少吃碳水能改善心血管?牛津研究:取决于你吃哪类碳水图片来源:123RF

  新研究是如何开展的?

  来自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共纳入了110497名参与者。参与者在加入研究时,都没有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平均年龄是55.7岁58%是女性。

  通过调查问卷,研究人员收集了参与者过去24小时的饮食信息,以评估不同类型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摄入量,以及在总能量摄入中的占比

  此外,研究人员还统计了参与者的身高、体重、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吸烟状况、饮酒量、身体活动量等生活方式信息;并测量了血压、血糖和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基本健康指标

  结果显示,总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较高的参与者,酒精摄入量、总能量摄入量、收缩压、体重指数和腰围较低,大多数是女性。

  含糖饮料是参与者游离糖摄入的主要来源,占到了游离糖摄入量的11.4%。游离糖摄入量较高的人,总能量摄入、腰围和甘油三酯浓度也往往更高,而且大多数是当前吸烟的人和男性。

  膳食纤维摄入量较高的参与者,体重指数、腰围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较低,大多数是不吸烟的人。

少吃碳水能改善心血管?牛津研究:取决于你吃哪类碳水图片来源:123RF

  新研究有什么发现?

  在平均长达9年多的随访期间,共有4188名参与者患心血管疾病,包括3138例缺血性心脏病和1124例中风。

  刨除其它因素影响后,研究人员发现,尽管总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没有明显关联,但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化合物,可能会对心血管疾病风险产生不同影响。

  具体来看:

  • 游离糖在总能量摄入中的占比每增加5%,分别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升高7%、6%和10%相关。
  • 膳食纤维摄入量每增加5克/天,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分别降低4%相关。
  • 在总能量摄入中,将5%来自精制谷物淀粉的能量,替换为来自全谷物淀粉的能量,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风险分别降低6%相关。
  • 在总能量摄入中,将5%来自游离糖的能量,替换为来自非游离糖的能量,分别与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风险降低5%、4%和9%相关。
  • 游离糖的摄入与甘油三酯浓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游离糖摄入量越多,甘油三酯浓度越高,危害越大。
少吃碳水能改善心血管?牛津研究:取决于你吃哪类碳水图片来源:123RF

  研究人员分析,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物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对心血管健康产生影响。

  较高的游离糖摄入,可能会增加肥胖风险,而肥胖是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明确危险因素;游离糖还可能会升高血压和空腹血糖,损害心血管健康;游离糖还与甘油三酯浓度相关,而甘油三酯浓度与缺血性心脏病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较高的全谷物淀粉摄入,可能有助于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促进心血管健康。较高的膳食纤维摄入,则有助于降低体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不过相关机制还没有明确,还需要更多研究探索。

  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研究,只是显示了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关联,并没有表明因果关系。而且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部分数据依赖参与者回忆等可能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少吃碳水能改善心血管?牛津研究:取决于你吃哪类碳水图片来源:123RF

  新研究有什么建议?

  研究最后指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可能取决于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包括类型和来源,而不是数量。游离糖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有关,这支持了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健康饮食中关于游离糖摄入的建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游离糖的摄入量应减至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对于每天消耗约2000大卡、体重正常的人而言相当于50克以下。在理想情况下应低于总能量摄入的5%,以获得更多健康益处。

  研究人员建议,减少生活中游离糖摄入,用非游离糖(主要是天然存在于整个水果和蔬菜中的那些糖)替代游离糖,以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将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减少饮食中游离糖的摄入,应做到:

  • 少吃超加工食品,如糕点、饼干、甜品、冷饮、糖果等。
  • 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饮料代替水,当含糖量≥11.5克/100毫升,就属于高糖饮料。
  • 减少烹调用糖,做饭炒菜少放糖,如糖醋排骨、冰糖银耳羹等。
  •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而不是含糖零食。
  • 学会看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表,选择碳水化合物或糖含量低的饮料,注意隐形糖。
  • 在外就餐或外出游玩时,更要注意控制游离糖摄入。

原创文章,作者:ad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d88wan.com/151773.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400-762-027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262879785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