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日常积累素材,掌握这3个要领,让你写文章不再犯难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关于文章框架的搭建方法。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在搭建文章的框架时,从主题和结构的确定到提纲的建立,都离不开素材的搜集和填充。
如果把文章比作一个生命体,素材就是他的血肉和器官。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情况,需要用到一个素材时,脑子里有印象,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也无从查找。
突发的灵感,稍纵即逝,无迹可寻。是因为你还没有养成日常积累素材的习惯,没有把那些曾经触动过你的感悟感想及时收藏整理和消化。
即便是写作高手,也离不开持续大量的素材积累,到最终素材库的搭建。
越是高手,越是注重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做好记录,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可以说,写作到最后,你与高手的差距,就在于各自素材库累积程度的不同。
如何积累写作素材?经过学习和实践,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个方法,只需要做到三勤,即
手勤、笔勤和脑勤。
手勤
首先,我们要清楚,哪些素材需要我们去积累?
我的答案是,万事万物皆可积累,你感觉需要的就是你应该去积累的。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方面因人而异。
其次,我们应该从那些渠道积累素材并如何去做?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不管你是在刷手机,听音乐还是看电视,总会遇到给你带来启发或心灵触动的时候,这种感觉或新知,或感动,或惊讶,或启发,等等。
这时就要及时动手记录下来那些内容,身边可以随时带个小本子简要记下来,也可以用便签软件记录更方便,还可以用手机给画面拍个照或文字截个屏,方便过后整理。
总之,手要勤,不要嫌麻烦。
因为写作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笔勤
写作是一个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没有大量的输入,写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早晚枯竭。
如果你专注于哪一方面知识积累和知识体系的建立,阅读必不可少。这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输入,效果立竿见影,胜过碎片化知识的积累。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不做笔记,不过是在刷字而已,甚至都不叫真正的阅读。
阅读的同时要做好笔记,重点记录4方面内容。
一是能给我们带来新知的名词或概念。
二是能让我们有启发性的观点。
三是直击心灵深处的金句。
四是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故事案例。
做笔记也需要方法,比如摘抄法,标记法,等等。建议采用世界上公认的高效率记笔记学习方法~康奈尔笔记学习法。
具体方法见图片,这里不再赘述。
脑勤
叔本华曾说,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
这句话用在素材积累上,同样适用。
光是不停搜集素材,过后却不引发思考的话,大部分素材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随时调用。
所以,还要做到脑勤,也就是对记录的素材进行思考,内化吸收。
具体来说,就是针对每一条记录写出自己的感想、启发和心得。
哪怕只有一句话,几行字,也是经过思考以后形成的东西,他将会深深烙印在你的印象里。
写在最后
书到用时方恨少,好素材不是临时搜出来的,而是我们平日里攒出来的。
脑勤笔勤是素材收集的过程,脑勤是对整理后的素材思考的过程,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写文章的时候,首先调用的是内部经验,其次才是依靠外部搜索。
经过思考后的素材,才能转化成我们的内部经验。
素材要定期整理和熟悉,方便我们需要的时候随时调用,千万不能束之高阁。
好的素材,可以随时写成分享,促进成果转化,将积累素材的效果最大化。
以上就是我向大家推荐的日常积累素材的方法,如果你也为积累素材而苦恼,就来试一试吧,只要手勤、笔勤和脑勤,搭建好属于自己的素材库,你也是下一个写作高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原创文章,作者:ad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d88wan.com/152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