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的你为什么一去幼儿园就哭?|心理知识每日一答

从家走向学校,是每个孩子成长中必经的过渡。那意味着离开熟悉的养育者,进入截然不同的环境里生存。

幼时的你为什么一去幼儿园就哭?|心理知识每日一答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图片来源:《小谢尔顿》

幼儿园,是过渡中的第一站,也因此见证了更多分离的担忧与恐惧。

也许,你曾经也是这样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门口望着家长远去,扯着嗓子哭得撕心裂肺;躺在陌生的宿舍里,一度无法安睡,凝视着天花板,忽然发现自己像只被抛弃的小狗,脑海中盘旋着“爸爸妈妈还会来接我吗?”这样可怕的念头。

如果,你能从记忆库存中搜寻出相似的经历,这道心理学小测试应该难不住你——

▨ Round 1:

以下哪一类是分离性焦虑的多发人群?

A:学龄前儿童

B: 青少年

C:成年人

正确答案:A

解析:分离性焦虑(separation anxiety)是指对离开家庭或者依恋物感到的过分害怕或担忧。 当分离行为发生,儿童变得疏离、悲伤或者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做事或者玩耍。[1]

幼时的你为什么一去幼儿园就哭?|心理知识每日一答

图片来源:《弗罗里达乐园》

这道题解释了我们童年记忆里的“幼儿园恐惧症” ,也许很多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是不是有些简单?来试试下一题!

▨Round 2:

上班要迟到了,以下哪一类人群更倾向于“闯红灯”避免迟到呢?

A:PTSD患者

B: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C:焦虑症患者

正确答案:B

解析: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是一位意大利历史学家、哲学家、作家,他的著作包括 1532 年出版的《王子》(The Prince)。这本书鼓励不诚实和各种不道德行为,作为“王子”维持权力的正常有效方式。 此后便用马基雅维利主义者( Machiavellian)一词来描述任何行为欺诈、算计和剥削的人。 [2]

知道“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人也许不多,但是诸如人质情结、PTSD、刻板效应等名词常被我们谈及,许多人已耳熟能详。

心理学就是这样时而看起来高深,却跃动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作者:Kitty,kk

责编:Kitty

原创文章,作者:ad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d88wan.com/36260.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400-762-0276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262879785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